BlockStudio

專案詢問

目前新專案至近2025年10月開案,一律透過表單詢問案件,
我們預計3天內以Email回覆或是直接與您電話聯絡。

常見問題

專案詢問的流程是?

  • 想請你們評估報價範圍,我需要提供什麼資料?

    A.

    請填寫左側詢案表單,我們會請您提供

    「網站架構圖」:樹狀圖,純文字也可以。
    「專案時程」:如果時程較急迫,報價上也會有所調整。
    「預算範圍」:如果能提供預算,整體溝通會更加速。
    「其他參考」:聚焦您的想像,整體溝通會更加速。

  • 主視覺&品牌識別可以給你們做嗎?網站可以延伸視覺嗎?

    A.

    當然沒問題!版塊擅長透過品牌思維延伸動態特效的網站設計開發,以及全面性的數位策略解決方案,其中我們業務也包含品牌識別、視覺識別。

  • 資料一定要先提供嗎?

    A.

    開案前:因為需要評估專案規模,所以需要有「大致上的內容」,我們目的在於評估未來網站的架構。

    開案後:需要繪製全站頁面佈局、開始製作設計稿,所以一定會需要有資料才可以開始所有工作。

  • 簽約前可以提供什麼設計稿給我們比較嗎?

    A.

    按版塊工作流程,需簽約確定專案後,依據合約時程規劃提供設計稿是絕對沒問題的!

    我們另外也有提供簽約前的「初步建議」或「初步設計」的專案服務,以利客戶內部討論評估,這部分會依照需求程度另外收費。

  • 版塊的專案流程是什麼

    A.

Blog部落格

從 5 個設計規律洞悉「政治設計」發展脈絡與影響力

從 2014 年柯文哲的競選視覺起首,到了 2022 年除了市長級參選人外,下至區、鄉、里長等競選者也都帶來了相當程度的競選設計。

繼上篇文章『政壇新氣象|透過「政治設計」與公眾對話』跟大家分享台灣近年在政治設計的演化後,本篇版塊設計將歸納與梳理在多元視覺表達的發展下,從中摸索到一些台灣政治設計的規律及發展脈絡。


∎ 符號化

不少競選者會透過一個強有力的符號來宣傳及表達自己的理念,其中又以能夠代表「前進」、「升級」的「箭頭」符號最為常見。這一動作基於品牌的概念,有些設計還停留在視覺元素的應用,但其中也不乏透過轉化作為 logo 視覺應用的優秀範例。(圖片來源/Houth臉書黃偉哲臉書

 

∎ 去肖像化

雖然大部分的戶外看板上仍然會放置競選者本人的照片來加強選民的記憶,但我們也觀察到部分看板拋棄了肖像轉而使用更具視覺表現力的圖像、標語來進行傳達,甚至有完整的競選識別幾乎不出現競選者肖像的案例。這一做法與美國的政治設計發展相當類似,2008年奧巴馬的競選設計避免了個人照片的作法,轉而透過logo設計強調整個競選團隊而非個人,在淡化個人形象的同時,強化候選人的政策核心及選區特性與視覺識別緊密連結。(圖片來源/吳承暉臉書早起設計臉書

 

加強中性色彩

不同於以往將政黨色彩作為主要應用,去年多了許多的中性色彩,這可能與更多無黨籍的競選者加入有關,但也因應了許多候選人企圖消弭政黨偏見的作法。中性色彩的運用中又以女性競選者居多,他們許多人以「教育者」、「母親」等更廣泛性的身份強調獨特性的同時也強化了自己的參選觀點,故我們看到了許多的「粉紅色」及周邊色彩,除此之外,也有許多「黃綠色」、「紫色」等區別於政黨色的運用。(圖片來源/陳青琳臉書黃珊珊臉書

 

獨立字體設計運用

除了色彩、人物圖像之外,去年最讓人驚喜的是許多競選者都擁有自己獨立的設計字體,我們看到許多競選者的視覺不再滿足於套用打字字群,他們找來了設計師,期望將自己的個性、特點乃至政治觀點融入到獨立字體的設計之中,以陳時中沈慧虹為例,我們能看到獨立字體在整體品牌的表現力上有著更顯著的表達力。(圖片來源/Houth臉書田修銓臉書

 

動態化

跟著時代的變化,在色彩、字體等視覺有了別於過往的明顯改變,除了平面視覺外,懂得將平面躍升以動態呈現,便能為候選人的宣傳曝光開拓新渠道。

以 2022 年參選桃園市長的候選人林智堅為例,本次主視覺由永真急制所操刀設計,整體視覺融入以上特點,運用符號化、中性色彩與獨立字體並將平面視覺動態化,傳遞「年輕桃園」的競選精神。(影片來源/林智堅YT頻道


徹底顛覆傳統,掀起設計思考革命 —— 2017 國慶主視覺

在 2017 國慶主視覺中,鄭司維設計師以在地化「茄芷袋」的核心概念結合「編織」的視覺表現,在短時間內引發了兩極的評價。以茄芷袋象徵交織、凝聚的意象,傳達期許與公眾為了明天一起努力、共好的意念;而視覺使用茄芷袋的配色也有別於以往的國旗藍與紅或大氣金色,反倒增加了在地與親民的氛圍。

而此視覺也被認為是一種「徹底顛覆」的表現,在設計圈普遍叫好之外,我們也從媒體上接收到更多民眾的討論,不同的觀點碰撞,讓「設計意識」被傳輸開來,民眾在看待視覺的整體觀感之外,也開始針對「概念」、「配色」、「型態」等內容進行區分討論,這可以被視作一種認知學習。(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突破平面限制,探索視覺新境界 —— 2018 國慶主視覺

如果 2017 年的國慶視覺是抽象概念的具象化表現,那麼 2018 年由設計師葉忠宜設計的國慶主視覺就是抽象化的代表,跨足動態的抽象表現放在歷年的國慶視覺中尤其顯眼,相較於以往僅限平面的表現,可謂是一次嶄新的嘗試與突破。

主視覺以「點」的匯合象徵不同族群融合,一起突破當下、持續前進的想法,而有趣的是,主視覺釋出的過程也如同解謎一般,從平面到動態一點一點匯聚完整。在這個釋出的過程中,我們都明確的感受到輿論的變化,起初平面版公佈時的一片撻伐聲,在動態視覺釋出後紛紛倒戈;「動態」的觀點被正式帶進民眾的認知,並對社會大眾進行了一場實驗性的教育,讓「設計意識」又更趨完整。(圖片來源/中華民國 讚國慶臉書

 

台灣選務體驗嶄新嘗試,優化視覺、提升易讀性—— 2021 公投公報

在候選人的政治設計上我們看見別於過往的視覺設計,而在選務的資訊優化也是設計力的一種展現。

設計意識悄然使公眾開始探討政治設計中的「型態」、「配色」,甚至思考「概念」抽象表達背後的「可能性」,透過「動態」的加入與呈現,讓抽象視覺更為人所接受;最為直接的選務體驗優化也是設計的重要一環,這也將為台灣政壇創造一股新潮流,並思考著設計所能帶給社會的影響力。

 

2021 年中央選舉委員會與台灣設計研究院合作,透過三階段規劃逐步優化台灣選務體驗;而在第一階段以改善選務資訊過多、不易閱讀為出發點,為選民設計出更方便閱讀及具美感的公投公報,並運用顏色與排版技巧提高易讀性、以透視投票流程圖取代舊式投開票所佈置圖例,以及考量瀏覽裝置多元,優化電子版公報上的內容編排、文字閱讀量及新增翻頁、跳頁和超連結等功能;也因此為別具意義的嶄新嘗試,於 2022 年榮獲金點設計獎:年度最佳設計獎及年度特別獎—社會設計。(圖片來源/台灣設計研究院


接下來隨著時序即將迎來 2023 國慶日及 2024 總統大選,各個候選人也開始卯足全力、緊鑼密鼓的籌備競選策略,值得期待在大選前的時日裡,又有更多亮眼且富能量的政治設計登場,而我們也將持續追蹤期間的趨勢發展,並帶來更多政治設計在網站上的互動體驗。

 

編輯:Una Huang
核稿編輯:Lee Ming


版塊專案作品回顧 → 政治設計

逛逛網站 → 政治設計總統聊天室

相關文章延伸閱讀 → 政壇新氣象|透過「政治設計」與公眾對話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
post推薦